聖餐禮拜介紹

下載「聖公會崇拜與禮儀介紹」全文MS-Word File

聖餐旨在使信徒更能體會真理,就是上帝先愛我們,不管人們是否接受或拒絕上帝的愛。聖餐是基督在世時所設立的,是匯集於基督的救贖大功,有舊約為其內容及基礎,也是基督應許給予教會恩典的媒介。聖餐被認為是信徒崇拜的中心禮儀。早期的聖公會對聖禮的教導是反對羅馬天主教,但到了19世紀,則保留了許多羅馬天主教的傳統。聖公會認為每一次的崇拜,都是人在回應上帝。不論是感謝、代求、悔罪或讚美,都是向上帝的拯救歷史作出回應,而最能表現這一個特質,就是在領受聖餐時。因聖餐禮是耶穌親自設立的,這歷史是過去的、是現在的、又是將來的,這樣的意義使我們與基督聯合,也使我們與會眾之間彼此聯合。

根據公禱書的設計來看,崇拜是以求恩成聖開始的。聖餐禮文以「求潔心禱文」開始,意思是祈求上帝之恩,赦免以往的罪。便能自此以後,常常遵行所讀的誡命。讀書信與福音書,除了是讓弟兄姊妹能聽到上帝的話之外,同時更是指出了聖經為一切的權威。最後的領受聖餐則以宣召、認罪開始,謙恭的來到上帝的面前,領受耶穌的聖體與寶血。

聖餐的主要記號是「物」與「形」,而聖公會的聖餐「祈求聖靈降臨在餅酒之中」,是根據米蘭主教安波羅修 (Ambrose) 所用的禮文。因此,聖公會的聖餐不單以聖餐只是一個紀念基督的受死,也不是在祝聖酒餅之後,那「物」轉變成基督的肉和血,而是基督臨在於那「物」之中。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「信心」。「三十九條綱領」的第二十八條-「論主的聖餐」中說道:「...都照屬靈的意義。我們領受基督身體的方法,就是『信心』」。

聖餐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:

  1. 紀念主:
    「紀念」不單是一種思想上的習慣,而是涉及到要能理解其含意。所以「紀念」不是靜態的,而是讓基督救贖的作為,藉聖餐中的酒與餅再次的重現在我們眼前,提醒信徒不要忘本。
  2. 重溫誓約:「新約」
    人雖然是被動的一方,但卻有責任履行承諾,所以信徒應反省自己是否有履行主的命令,效忠主,以致不會成為一個背信違約的人。
  3. 3.與主相遇:
    在崇拜中,會眾對講道可以拒絕不受,因為講道只是一種單向「供應」(Offer),但面對聖餐,會眾除非沒有領受,否則,會有一種催逼的作用,促使人的心靈對主的身體和寶血有所回應。
  4. 實踐肢體生活:
    在教會一同領受聖餐時,信徒既是同領一餅一酒一杯,便應互助互愛,彼此順服,消除一切嫌隙,務求心靈合一,因為大家都是在主裡互為肢體。
  5. 宣揚主的死:
    林前 11:26,合和本的翻譯是「表明主的死...」,但新國際譯本 (NIV) 則譯為「宣揚主的死...」,指出聖餐有宣揚福音的作用。
  6. 等候主再來:
    應有一種因盼望而生的「感恩」,就是 "Eucharisteo" 之意。聖餐可說是一個保證,表示信徒在這個「已經」卻「尚未完成」的人生中已經勝券在握。所以聖餐體醒我們要更加積極地投入服事,也等候主的再來。信徒向前領受聖餐,表示對主的渴慕。領受聖餐的焦點,是基督的作為,祂的救贖、復活、升天和再臨。而祂升上高天以祂的神性將聖靈及恩賜給教會 (弗4:8)。聖靈的同在保證了基督臨在聖餐之中。祂又使信徒將聖餐的意義個人化及內在化,並且給予信徒能力,去達成聖餐對信徒的指向。

總而言之,聖餐崇拜從上帝的啟示開始、同時要求人的回應與團契生活的參與。但從時間的角度來看,則有過去、現在與將來的歷史教導。上帝向人自我啟示,向人呼喚,用上帝的愛和犧牲來吸引人的注意和歸回,這也是信仰之開始。而當人聽到上帝的聲音之後,要表明自己是接納上帝或拒絕上帝。因此,當人清楚自己的有限與無助,罪惡與污穢,並認識到唯有依靠上帝及上帝的恩典,他才能回到上帝面前,過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生活。上帝的啟示與人的回應,應帶來團契生活:是分享和分擔,義務與權利,受人服事與服事他人,這是領受聖餐應有的表現。

我們也可以這樣歸納,來認識聖餐的意義:

層面 主餐
向後看 紀念與感謝上帝帶領祂的子民脫離罪惡的綑綁。
(林前 11:20-34)
向內看 領受主餐前,自我省察,求上帝赦免。
向四圍看 享受主內大家庭的團契。(林前 10:16)
向前看 盼望主的再來。(可 14:25)

最後是兩點的提醒:

  1. 「化質說」已超出了聖經的依據,傾向迷信,並與聖餐的本質相違背。
  2. 信徒藉著聖洗禮進入屬靈的大家庭;藉著堅振禮表明堅定信仰的立場;聖餐則是延續在這屬靈大家庭中的團契分享。